1.战国时期是东周历史的一段,时间大约从公元前475年(或公元前403年)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结束。2.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原有的诸多国家中,较小者迅速被吞并,最终剩下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大国,合称战国七雄。3.战国时代,军事征服取代了春秋时期的霸权政治。铁器的使用替代了石器和青铜器,井田制被废,牛耕得以推广。商业贸易得以发展,手工业进步显著,社会结构因此发生变化。4.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各诸侯国实施了不同的改革措施。其中,秦国商鞅的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史称商鞅变法。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标志着中国思想、学术的黄金时期,即所谓的“百家争鸣”。各家学说各异,如墨家、法家、道家、儒家等,对后世影响深远。6.战国时期,中原边境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为抵御匈奴的威胁,修建了长城。蜀、越地区也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7.连年战争促进了军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孙膑兵法》即产生于此时。8.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十分丰富,对诸子百家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等,并讨论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9.增加了对诸子散文的讨论,特别是对庄子文学才华的肯定,以及对老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人文章风格的介绍。10.在艺术、体育、娱乐方面,介绍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如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等,认为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帛画。11.在科技方面,重点介绍了天文历法、地理、物理、医学四个方面的成就。指出春秋时期中国历法已形成固定系统,并提出了19年7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同时,介绍了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以及《墨经》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