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中国的一条母亲河,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其中包括声名显赫的淡水鲸类——中华鲟和白鲟,它们以庞大的体型和迅猛的游速著称,被尊称为淡水鱼之王。2.令人遗憾的是,白鲟已经在自然界中变得极为罕见。2020年,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了一项研究,宣布长江白鲟物种已经灭绝。3.这项研究的作者,包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危起伟博士和张辉博士,基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模型以及专家们的共识,得出了这一结论。4.危起伟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这一发现令人心情沉重,但它却是基于科学分析和专家意见的产物。5.白鲟不仅是淡水鱼中的巨无霸,成鱼可长达七八米,还是一种拥有上亿年历史的古老鱼类,与中华鲟一同见证了地球的变迁。6.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遇见长江白鲟的经历,危起伟博士提到那是1984年,在葛洲坝下游他发现了一尾已死的白鲟。在1984年至1993年间,他曾救助过4尾被困的白鲟,但仅有一尾幸存,并被成功放回长江。7.人们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是在2003年。那一年1月23日,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救助了一条白鲟。8.专家们为这尾白鲟安装了超声波追踪器后将其放回长江,但由于江水湍急,追踪船触礁导致信号丢失,从此再未找回。9.自2003年以来,科研人员再未在自然界中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养殖的个体。10.长江不仅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宝库,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拥有超过4000种水生生物。11.1988年,中国政府将包括白鲟、中华鲟、长江鲟在内的9种长江流域鱼类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尽管长江白鲟已经灭绝,但中华鲟和长江鲟仍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危”物种。13.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物种,中国农业农村部启动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和《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14.2018年,人工繁育的长江鲟子三代苗种首次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人工种群建设和保种工作的胜利,为未来长江鲟自然种群的恢复和养护奠定了基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