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东山再起”与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安有关。谢安年轻时便才华横溢,但他并不想凭借出身和名望去谋求高官厚禄,而是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廷屡次征召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了。然而,在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大军南下,意图一举吞并东晋。面对强敌压境,东晋朝廷上下一片慌乱。这时,已经四十多岁的谢安临危受命,担任征讨大都督,负责指挥全军抵抗前秦的进攻。他运筹帷幄,精心部署,最终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保住了东晋的江山。淝水之战后,谢安因功高震主而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排挤。他深感仕途艰险,便再次辞官回到东山隐居。后来,人们便用“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来形容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的情况,也比喻在遭遇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振作起来。所以,“东山再起”这个成语与谢安的历史故事紧密相连,它不仅是谢安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了后人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一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