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mi四声。
汨,水名,~罗。注意与“汩”(gǔ)字的区别,汨为“水+日”,汩为“水+曰”。
这不是一个字,汩字中间是一短横,与右边不连起来。而汨字中间的短横是左右相连的。
〔汨罗江〕洞庭湖水系河流之一。在湖南东北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此江殉节。汨,水名,读音为mì。源出湘赣交界处,为汨罗江的上游。
经古罗城,又称罗水(一说汨水与罗水合流),下称汨罗江。汨罗江是中国南部,湖南省北部的一条河。
康熙字典
〔古文〕淿《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莫狄切,音觅。《说文》长沙汨罗渊,屈原所沉之水。《一统志》汨罗,江名,在湘隂县北十里。源出豫章,流经湘隂,分二水,一南流曰汨水,一经古罗城曰罗水,至屈潭复合,故曰汨罗。西流入湘。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忽切,音骨。治也。汨作,书亡篇名。《孔安国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传》汨,治。作,兴也。言治民之功兴,故为汨作之篇。
又水声。《木华·海赋》浤浤汨汨。《注》波浪声也。
又通也。《周语》决汨九川。《又》汨越九原。《韦昭注》汨,通,越,扬也。
又乱也。《书·洪范》汨陈其五行。《正义》言五行陈列皆乱也。
又汨没也。《避暑录》今人言汨没,当是浮沉之意。《杜甫诗》汨没一朝伸。《韵会》通作淈。
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胡骨切,音搰。涌波也。《庄子·达生篇》与齐俱入,与汨偕出。《注》司马曰:汨,涌波也。郭云:回伏而涌出者,汨也。
与汩别。《佩觿集》汨,莫的翻。汨罗江。
又音骨,没也。或从曰,非。汨、汩yì。
扩展资料:
原句: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释义: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