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价值连城的美玉,可比和氏璧。后垂棘之壁比喻珍贵的玉器。
出处:
《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释义:
晋献公有点舍不得,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宝物呀。”荀息说:“送给虞国,等于把它存贮在外库里一样。
垂棘地方出产的美玉。垂棘:地名。垂棘之壁比喻珍贵的玉器。
典故:
公元前658年,晋国准备攻打虢国,但必须经过虞国,因此就要向虞国借道。但又怕虞国不肯借。大夫荀息出了个主意,就是先送财物给虞国,用财物来借道。送什么财物呢?一是送屈地产的好马,二是垂棘出产的美玉。当荀息向晋献公提出这个办法时,晋献公有点舍不得,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宝物呀。”荀息说:“送给虞国,等于把它存贮在外库里一样。虞国借了道灭掉虢,灭虢回来就把虞国也灭掉。现在把马和璧送了去,还不等于放在我晋国吗?”
扩展材料:
1、垂棘(古地名)
垂棘是一个汉语词,拼音是chuiji,意思是古地名。春秋晋地,以出美玉著称,确址无考。《左传》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2、垂棘(古代“夜明珠”的别称。)
古代“夜明珠”的别称。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可在黑暗中发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宫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