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秃鹫,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常在开阔而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窥视动物尸体,吃腐肉为大地清理垃圾。
2.啄木鸟,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蝽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
3.山雀,日不停地在林间取食昆虫,且多为害虫,故成为农业、林业所欢迎的对象,国内外已进行的招引工作有显著效果。
4.蓝翅八色鸫,主要以甲虫、白蚁、鳞翅目、鞘翅目的昆虫和蚯蚓、蜈蚣等小动物为食。
5.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益鸟种类繁多,在生存环境、生理结构、生活习性上千差万别。在中国民众当中,有的益鸟已被人们熟知和保护,有的则未被认识,甚至有的还被当作害鸟看待。中国政府1982年决定,每年四月份第一周的时间作“爱鸟周”。
类别:
1.食虫益鸟在在:赤腹鹰、扇尾沙锥、四声杜鹃、大杜鹃夜鹰、蓝翡翠、三宝鸟、戴胜、黑枕绿啄木鸟、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蓝翅八色鸫、金腰燕、白鹡鸰、山鹡鸰、暗灰鹃、绿鹦嘴鹎、白头鹎、虎纹伯劳、红尾伯劳、棕背伯劳黑枕黄鹂、黑卷尾、灰卷尾、山雀、三道眉草鹀等。
2.食鼠益鸟:红角鸮、领角鸮、雕鸮、领鸺鹠、鸺鹠、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猫头鹰。
3.食草益鸟:环颈雉、白冠长尾雉、红胸田鸡、白胸苦恶鸟、董鸡、黑水鸡、凤头麦鸡、金翅雀。
4.播种益鸟:黄臀鹎、丝光椋鸟、灰椋鸟、八哥、锡嘴雀。
扩展资料:
中国政府为了广泛宣传益鸟的作用,鼓励人们保护益鸟,采取了以下措施:
1982年决定,每年四月份第一周的时间作“爱鸟周”。
中国邮电部1982年9月10日发行了“益鸟邮特种票,编号T79,全套5枚。
第一枚“戴胜”,常栖息在开阔的田野里。鸣叫时羽冠高高耸起,然后下俯,随着由高而低的叫声,上下点头。飞行时上下起伏,成波状。喜食天牛、蝼蛄之类的害虫。
第二枚“家燕”,每年二三月间沿中国海岸线北上,入内地;九十月间返回南洋、印度、澳洲过冬。喜食飞虫,每只家燕平均日食害虫450只。
第三枚“黑枕黄鹂”,常生活在平原和丘陵地带的山林或村庄的树上,极少落地。夏季分布我国和日本,冬迁马来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喜食松毛虫、梨星毛虫,对森林、果树益处很大。
第四枚“大山雀”,常群居于林中,属留鸟,不怕人,庭院里也常见。喜食昆虫及其幼虫和虫卵。据鸟类学家分析,其食物中74%是害虫。
第五枚“斑啄木鸟”,是人们最熟悉的益鸟,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属留鸟,专啄食藏在树皮里的害虫。
百度百科-益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