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什么是焊接工艺参数?

2024-10-25 01:49:23

焊接工艺参数

1、掌握焊接参数的要求及其选定;

2、熟悉焊接接热参数的确定方法;

教学重点:焊接电流等工艺参数的选定

教学难点: 焊接工艺参数的匹配及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教学内容:

一、焊接工艺参数的选定焊接参数是指焊接时为了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物理量的总称。焊接参数的选定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深入的分析产品的材料及其结构形式,着重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焊接性。

2)考虑焊接热循环对母材和焊缝的热作用,这是获得合格产品及焊接接头最小的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保证。

3)根据产品的材料、焊件厚度、焊接接头形式、焊缝的空间位置、接缝装配间隙等,去查找各种焊接方法的有关标准、资料(利用资料中经验公式、图表、曲线)图书等。

4)通过试验确定焊缝的焊接顺序、焊接方向以及多层焊的熔敷顺序等。

5)确定焊接参数不应忽视焊接操作者的实践经验。

二、焊接热参数的确定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热参数,可以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消除焊接应力,防止裂纹产生。焊接热参数主要包括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1.预热预热是焊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加热。预热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减缓焊接接头加热时的温度梯度及冷却速度,适当延长在800~500℃区间的冷却时间,改善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提高焊接接头的抗裂性。

2)有利于扩散氢的逸出,避免焊接接头延迟裂纹的产生。

3)提高焊件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减少内应力。

2.后热后热是焊后立即对焊件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到300~500℃并保温1~2h后空冷的工艺措施,其目的是改善组织,加速氢的扩散和逸出,防止焊接区扩散氢的聚集,避免延迟裂纹的产生,所以后热也称除氢处理。对于焊后要立即进行热处理的焊件,因为在热处理过程中可以达到除氢处理的目的,故不需要另作后热。

3.焊后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在这个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的工艺过程。焊接结构的焊后热处理,主要目的是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并能降低接头中的含氢量,提高结构的几何稳定性。预热、后热、焊后热处理方法的工艺参数,主要由结构的材料、焊缝的化学成分、接头的拘束程度、焊接方法、结构的刚度及应力情况、承受载荷的类型、焊接环境的温度等来确定。

三、手工弧焊的工艺参数

1、焊条种类和牌号的选焊条的选用应根据钢材的类别、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结构的工作条件(载荷、温度、介质)和结构的刚度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必要时,需要进行焊接试验来确定焊条型号和牌号。

2、焊接电流的种类和极性的选择

3、焊接速度主要取决于焊条的类型。就是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的速度。较大的焊接速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焊接生产率,但是,焊接速度过大,会造成咬边、未焊透、气孔等缺陷;而过慢的焊接速度,又会造成熔池满溢、夹渣、未熔合等缺陷。

4、焊接电流的选择,主要决定于焊条的类型、焊件材质、焊条直径、焊件厚度、接头形式、焊接位置以及焊接层数等。

5、焊条直径的选择 是根据被焊工件的厚度、接头形状、焊接位置和预热条件来确定的。焊条直径规格为:1.6mm,2.5mm,3.2mm,4.0mm、5.0mm、5.8mm等。x09根据被焊工件的厚度,焊条直径按下表进行选择。

6、焊接层数的选择多层多道焊有利于提高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除了低碳钢对焊接层数不敏感外,其他钢种都希望采用多层多道无摆动法焊接,每层增高不得大于4mm。

7、电弧电压的选择电弧电压是由电弧的长度

拓展内容:

焊接工艺和焊接方法等因素有关,操作时需根据被焊工件的材质、牌号、化学成分,焊件结构类型,焊接性能要求来确定。

首先要确定焊接方法,如手弧焊、埋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等,焊接方法的种类非常多,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焊接方法后,再制定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工艺参数的种类各不相同,如手弧焊主要包括:焊条型号(或牌号)、直径、电流、电压、焊接电源种类、极性接法、焊接层数、道数、检验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