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蛋白质加酒精会发生什么现象

2024-10-25 00:53:35

蛋白质加酒精(又叫做乙醇)会发生变性现象,出现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出现白色絮状沉淀。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有些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的酰氧原子核外电子受质子的影响向质子移动,相邻的碳原子核外电子向氧移动,相对裸露的碳原子核被亲核加成,使分子变大,流动性变差。酒精、尿素等化学物质可以提供自己的羟基或羰基上的氢或氧去形成氢键,从而破坏了蛋白质中原有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

扩展资料:

蛋白质加酒精的变性结果:

1、生物活性丧失: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激素、毒素、抗原与抗体、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等生物学功能。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有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要轻微变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

2、某些理化性质改变: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而产生沉淀,因为有些原来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由于结构松散而暴露出来,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因此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

3、生物化学性质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松散,不能形成结晶,易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结构被破坏。

天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通过氢键等次级键维持的,而变性后次级键被破坏,蛋白质分子就从原来有序的卷曲的紧密结构变为无序的松散的伸展状结构(但一级结构并未改变)。

所以,原来处于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大量暴露在分子表面,而亲水基团在表面的分布则相对减少,至使蛋白质颗粒不能与水相溶而失去水膜,很容易引起分子间相互碰撞而聚集沉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变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的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