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从教育角度来看,为什么父母在朋友圈容易被孩子拉黑?

2024-10-24 23:09:35

我们来看看,到底妈妈有哪些行为会触动孩子那根敏感的神经?有以下类型:

完全掌控型

爱成负担型

大惊小怪型

不懂风情型

完全掌控型

许多“虎妈”都是典型的完全掌控型的妈妈,估计崔老师的母亲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这种类型。“一切尽在掌握”才会心安,任何事都要过问。这种类型的妈妈非常强势,使得本该叛逆期的孩子无法叛逆,而是把这种“反抗”压制在心底,表面看起来是个“乖孩子”。等到人格完全独立以后,那份曾经被深埋的叛逆会慢慢释放出来,这时候再面对母亲的询问,哪怕是关心的询问,都会觉得这是“控制”,都会无名火起。这样的妈妈,让儿女总能感觉到身后那双“监视”的眼睛,朋友圈屏蔽的最多。

爱成负担型

小美的妈妈是个温柔的妈妈,不强势,不控制,但是这样温柔的妈妈也会遭到女儿的“封杀”,原因就是爱得太多了。比如上个月,小美在朋友圈发了一杯红糖水,说上班路上给一位老人家让座,其实自己也有不舒服的时候,顺便呼吁了一下说女人每个月都应该放几天假。妈妈看到这条消息,赶紧跟女儿打电话,嘱咐吹空调不能太低、吃水果不能太凉、晚上睡觉要盖上肚脐等等。第二天,竟然抱着一砂锅乌鸡汤和一保温瓶红糖姜水来到办公室。看到妈妈担心的眼神和一桌子食物,小美觉得非常心疼,妈妈的爱已成负担!小美说:朋友圈屏蔽了妈妈以后,就可以敞开调侃,对老妈,每天打个电话,报喜不报忧就是了。

大惊小怪型

大诚的妈妈就是这种类型。2月14日,工会组织了一场单身男女登山活动,大诚免不了帮小姑娘背个包,难走的路上拉一把,随行的同事相互照相,就照下了这一幕,大诚觉得自己很“爷们”,也发了朋友圈。没想到,老妈的“轰炸”就开始了:第三张照片那姑娘,是哪个单位的?性格怎么样?家里什么情况?你明天记得打电话约她哦。紧接着,第二天又来了:你给那姑娘打电话了吗?

大诚哭笑不得,自己在单位是个活跃分子,经常参加各种活动,而公司为了彰显团队建设,也要求员工把活动照片发朋友圈。但是妈妈的“垂询”实在受不了,最终他把妈妈屏蔽了,就图个清静,他和妈妈都清静。

不懂风情型

小玉和闺蜜逛了一天街,小姐妹很嗨皮,自黑互黑,小玉拍了很多照发朋友圈,文字是“我怎么爱上这样一个小蹄子呢?”这在女孩间很正常,却被妈妈看到了,说你怎么能发这样的呢?爱怎么能轻易说出口?别人以为你是同性恋怎么办?而且自己的好朋友怎么能称为“小蹄子”?你开玩笑?别人知道你是开玩笑吗?祸从口出闺女你的嘴还是把个门吧等等。小玉最后也把老妈给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