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内成本一般对应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持有股票的量占总量的比例。5日内的成交量占流通股本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是多少就代表有多少的筹码分布在此成本区内股票的成本价的计算方法为,股票成本价=(股票买入成本+交易费用)/股票数量。股票的成本通常情况下是包括股票购入成本以及交易费用两个方面的。在股票交易时,投资者持续的进行股票买卖交易会一定程度上提高或者降低投资者的成本价。拓展资料:股票价格的相关介绍股票价格表示的是股票投资人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股票交易时的价格。但是投资人需要注意的是,股票本身而言是不具有任何实在价值的,它只是作为一种凭证价值而存在。股票之所以能够具有一定的价格,是因为它作为凭证能够为持股人带来一定的股息红利收入。一般而言,股利水平表示的是一定份额的股份资本和实现的股利比率。其中,利息率表现为货币资本的利息率水平。与此同时,股票的交易价格受持股人的股票股息数额以及银行存款利率大小的直接影响。当然,其还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发展、股利分配政策、经济周期变动、市场利率以及货币供应量等等多方面的潜在因素的影响。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买入成本和交易费用这两部分,即股票的成本价=(股票的买入成本+交易费用)/股票数量。比如,投资者在某只股票市价为50元的时候,买入1000股,佣金费用按照成交额的万分之三收取,则投资者的股票成本价=(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如果投资者买入该股之后,进行频繁的买入卖出操作,则其成本价计算公式有所不同。卖出成本价计算公式:股票成本价=(所有买入股票的成交金额+所有买卖交易手续费-平仓卖出股票的成交金额)/剩余的股票数量。比如,投资者以50元的价格购买某股票1000股,当股价上涨到52元时,再卖出500股,其中手续费为30元,则投资者卖出后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与原来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卖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成本价。不断买入成本价计算公式=(每次买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费用)/股票数量。比如,投资者以50元的价格购买某股票1000股,当股价上涨到52元时,再买入1000股,其中手续费为30.6元,则股票成本价=(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与原来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价上涨过程中,不断的买入,其成本价会相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