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公司领导委派我负责构建一家公司的内部办公和核心业务系统。由于公司规模不大,购买昂贵的现成系统并不可行,即便买了现成系统,日后调整或增加功能也可能需要向软件开发商支付高额费用。此外,现成系统往往不符合公司小规模的实际需求,他们需要的软件功能简单、实用,不包含不必要的复杂功能,以节省人力成本并防止浪费,实现公司利润的增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到许多公司面临与他们相似的挑战,并找到了解决方案:使用一种无需编程的配置型快速开发平台。这种平台使得非编程背景的业务人员也能够开发出真正符合公司需求的管理系统。它还可以根据公司业务或管理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功能模块,或按需增加新模块。经过内部讨论,公司决定采用这种快速开发平台进行系统开发。在经过短暂的询价和评估后,他们选择了我们的天纵智能开发平台,并委托我们在此基础上开发业务系统。接到开发任务后,我迅速制定了软件开发计划和日程表。我习惯于在开始工作前制定计划,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第一步:需求分析我组织了一次次会议,与各部门讨论,整理并统一了他们的功能需求,撰写了功能需求说明书,详细列出了软件需解决的问题和目标。他们希望软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真正价值,如增加订单、帮助寻找并留住客户、节省人力成本和防止浪费,最终推动公司利润增长。我认同,如果软件不能带来实质性经济价值,而只是装饰公司门面或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它并无必要。这也是他们选择定制开发而非成品软件的原因。每个公司的情况各不相同,成品软件往往无法满足每个客户的具体需求,只有定制开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过这个项目,我认识到编写需求说明书的过程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开发过程中是否会有弯路,是否会有功能浪费时间和金钱,是否存在程序功能模块之间的冲突。我投入了大量精力编写需求说明书,感觉像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所有人一致通过需求说明书后,我们才进入下一步。第二步:开发方案书开发方案书将需求说明书中的功能转化为具体的开发行动方案。我根据开发平台的规则进行了编写,将需求说明书中的功能模块进行组合优化,分析出各个模块的数据结构、数据关系和运算逻辑,梳理各模块间的业务流程,并根据业务人员的实际情况规划各模块的界面样式。我的开发方案书写得也很详细,但与需求说明书相比,编写起来较为轻松,因为大方向已经明确。方案书中,我对数据结构中的表及字段进行了规划,包括数据类型和长度,并制成了表格,同时明确了各字段数据的来源和编辑方式。虽然我对编程不熟悉,但由于有软件操作经验,对数据库有一定了解,这在天纵快速开发平台上已足够使用。如果需要更复杂的SQL语句,我会上网搜索。开发方案书对后期系统开发至关重要,接下来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快速开发平台上配置方案书内容的过程。第三步:开发及测试有了开发方案书,开发变得相对简单,实际上就是将方案书内容配置到开发平台上。这就是选择这种配置型开发平台开发系统的原因。使用这种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速度,因为大部分工作是通过配置完成的,这降低了出错率,并确保了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第四步:编写操作手册系统开发完成后,编写操作手册是必不可少的收尾工作。我平时喜欢写博客,对写作不感到害怕。操作手册是为了供使用者学习和操作时参考,我在其中详细列出了系统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后来我意识到,操作手册对于系统顺利投入使用非常重要,因为在开发过程中,我及时记录了重点内容,提醒了未来的使用者,避免了时间的浪费。第五步:上线试运行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一个包含50多个模块的内部管理系统基本完成。我请客户的部门领导一起测试,大家都非常满意,这让我没有辜负公司的期望。老板非常高兴,甚至专门购买了一台服务器来运行这个系统。我花了一天时间将其部署到服务器上,并开始上线试运行。第六步:正式运行经过半个月的试运行和一些小问题的调整,我开始对所有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几天的操作培训,然后系统在公司内全面运行。现在,这个系统已经正式运行一年多,所有功能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说这个项目取得了成功。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在平台上增加更多功能。老板也购买了移动端、微信端和钉钉接口套件,以便将系统扩展到移动端,让员工能够在家中随时处理业务。不过,我个人认为利用员工业余时间为公司创造利润似乎有些……通过这个系统的开发,我意识到开发软件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肯花时间去思考,任何人都可以开发出自己需要的软件。我计划在业余时间总结自己多年的行业管理经验,开发一套行业管理软件,并部署在云服务器上供客户租用,这或许能为我的生活带来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