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自幼聪明过人,十四岁时以神童身份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来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在宋仁宗时期,他于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出任宰相。晏殊在文学上尤其以词作著称,与儿子晏几道并称为“大晏”和“小晏”,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晏殊一生写有一万多首词,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对北宋词坛的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词情中有思”,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晏殊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曾建议太后垂帘听政,稳定了当时的政局。在仁宗朝,针对西夏元昊的反叛,晏殊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晏殊性格刚直简朴,生活清俭,他提拔和奖掖了诸多人才,如范仲淹、韩琦、富弼、孔道辅等。至和二年(1055年),六十五岁的晏殊病逝,宋仁宗亲临祭奠,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