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是那些国家获得的收入,出口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购买商品和劳务,是那些国家需要的支出。2,支出法指的是所有经济中对于本国产品的需求,消费、政府购买、企业投资和净出口一样,是对本国商品的购买,是整个经济体对于本国商品的支出。净出口就是海外对于本国商品的净需求,所以支出法是算净出口而不是净进口。3,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居民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即GDP=Y=C+I+G;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仍是所有要素所得的收入之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拓展资料: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额(GDP=C+I+G+X-M(即净出口))。收入角度: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等生产要素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经济。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政府用于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和转移支付(政府给予居民的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把政府考虑进来,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居民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即GDP=Y=C+I+G;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仍是所有要素所得的收入之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但是,居民企业一方面交纳税金,另一方面又获得政府给予的转移支付,政府的净收入就要去掉这部分支出。用TO表示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那么T=TO-TR。所以,从收入方面来看,国民收入则为Y=C+S+T。从前面分析,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收入。因此有:GDP=C+I+G=C+S+T=Y得:I=S+(T-G)上式的(T-G)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储蓄,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这样,S+(T—G)可以表示整个社会的总储蓄。因此公式I=S+(T-G),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