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鹅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影响20日龄左右的雏鹅。该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最早由扬州大学方定一教授发现,传染源包括发病雏鹅和带毒种鹅。2.小鹅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能在-20℃的环境下存活2年以上,普通消毒剂对其无效。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场地、用具、饲料、孵坊及运输工具等传播。3.临床症状分为最急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最急型多发生于1周龄内的雏鹅,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亚急性型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雏鹅。症状包括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颈部扭转或抽搐等。4.剖检发现,小鹅瘟的特征变化是消化道病变,特别是小肠。急性病例表现为全身性败血变化,亚急性病例症状轻微。组织学变化方面,心肌纤维、脑膜、脑实质、肝脏、胆囊和肾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5.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清洗、消毒种蛋和孵化器具;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免疫;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预防小鹅瘟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