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的文字体系深受汉字影响。在古代,日本尚未形成自己的文字,因而借鉴汉字以记录语言。然而,由于日语与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用法存在差异,这种借用的做法并不完全适用。因此,日本人基于汉字创造了假名,并开始将假名与汉字结合使用,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日文书写方式。2、日语中的汉字读音通常与汉语不同,这导致了“训读”现象的出现。例如,汉字“山”在汉语中读作“shān”,而在日语中则读作“やま”(yama)。这种读音差异不仅体现于不同地区的方言中,也表现在特定地区的独特读音上,如江苏上海地区将“山”读作“sè”。3、日语中,汉字“山下”(yamashita)中的“は”(ha)实际上表示“下”的意思。这种用法反映了日语如何将汉字与其本土词汇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4、尽管许多汉字在日文中看起来很熟悉,但它们的发音通常与中文大不相同。日本人在采用汉字时,并非简单地照搬中文的发音,而是根据日语的语音规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5、日文中的某些读音确实源自中国的词汇,但并非全部。一些新事物可能是从中国引进的,日本人对其发音不熟悉,因此保留了中文的叫法。而对于日本社会早已存在的词汇,尽管使用汉字表达,但仍保留了传统的日本读音。6、日文中融入了许多由中国传入的词汇,例如“政府”、“警察”、“社会主义”等。这些词汇构成了现代日语中常用词汇的一部分,它们都是由日本人根据汉字创造出来的。7、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长达1800年的时间里,中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然而,在近100多年的时间里,不仅是语言,中国在思想、历史记忆等方面也受到了日本显著的影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