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机通常在6800至8000米的高度区间内飞行。根据我国民航规定,中型及以上规模的民航飞机均在海拔7000至12000米的高空空间飞行。在此高度范围内,飞行高度每300米划分为一个层次,从8400米(包含)以上,则每600米划分为一个层次。在进行相对、交叉或超越飞行时,飞机必须保持至少一个规定高度层的垂直间隔,以保障飞行安全并确保空中交通的流畅。小型飞机的活动区域则主要在3000米以下。飞行高度的影响因素包括: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因此飞机的飞行高度通常比固定翼飞机低。同时,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力也会下降。在接近地面的气层中,每升高100米,气压大约减少9.5毫米汞柱。而在高空的大气层中,这一数值会更小。此外,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减小,导致飞机发动机功率下降,旋翼效率降低,飞机的操控性也会变差。同时,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大气温度逐渐降低,这会增加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结冰的风险,尤其是在接近云层底部或在湿度较高的空域飞行时。此外,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也会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表速会随着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