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感冒后我们多半会感到鼻塞,也就是鼻子不通气。感冒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变部位在上呼吸道,医学上又称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子、咽喉和气管等部分,是气体出入人体的必经之路。感冒时,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呼吸道的第一关——鼻子。我们的鼻子就像一间前后设门的房间,鼻中隔将其分成左右两间,每间侧壁上挂着三块卷曲的鼻甲,称为鼻腔。鼻腔前面通过鼻孔与外界接通,后部则通向咽部。咽部是鼻子和口腔后方的空腔,是呼吸和吞咽共用的一条交通要道。鼻孔里面长着许多鼻毛,鼻腔表面有一层具有纤毛的、毛细血管极其丰富的粘膜,鼻腔粘膜经常分泌少量粘液,即鼻涕,以清洁吸入的空气。感冒时,鼻粘膜发炎、组织肿胀、毛细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导致气体出入受阻,鼻子自然就不容易通气了。就像一个本来不宽的通道又放满了东西,出入自然不能通畅。鼻腔粘膜的纤毛会不断摆动,帮助清除鼻涕和异物。感冒时,鼻粘膜发炎和肿胀,纤毛运动减慢,清理能力下降,鼻涕增多,堵塞鼻腔,进一步加剧鼻塞症状。此外,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增多,也会加重鼻塞。除了鼻腔,咽喉部位也会受到影响,炎症扩散到此处,进一步影响呼吸。鼻塞时,人们往往采用张口呼吸的方式,这可能会导致喉咙干燥和疼痛。因此,感冒时保持鼻腔通畅非常重要,可以缓解不适感。在感冒期间,可以通过多喝水、保持室内湿度、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方法来缓解鼻塞。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减少鼻粘膜的肿胀,促进纤毛运动,减轻鼻塞症状。如果鼻塞症状持续严重,建议咨询医生,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及时就医,可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