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内心的不安宁和焦虑。这个词语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做错事后,担心被发现的心理状况。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论语·阳货》中:“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荀子·正论》中也提到了不安的情绪:“以是百官也,令行於境内,国虽不安,不至於废易遂亡。”在《后汉书·周晖传》中,周晖听说京城不稳定,前来问候忠臣,却被董卓所恶,遭遇兵劫。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孟东野失子》诗中写道:“地祗为之悲,瑟缩久不安。”明代小说《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中,宋江考虑到周瑾远道而来,若自己不去迎接,恐怕他会感到不安。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也有类似的描述。在现代文学中,巴金的《寒夜》中描绘了母亲注意到儿子的沉默,感到内心的不安。差清汉的王充在《论衡·自纪》中提到:“世书俗说,多所不安。”《东观汉记·马皇后传》中描述了皇后因孩子不安而担忧。唐代诗人元结在《与瀼溪邻里》诗中表达了对邻里不安的关切。宋代王谠的《唐语林·栖逸》中也有关于和尚因担忧他人而不安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