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氮杂环烯烃(NHO)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类似于去氧的Breslow中间体,表现出氮原子的强供电能力和杂环的电荷分散特性,使得环外双键高度富电子且极化,从而使环外碳原子呈现碱性和亲核性。2.在近年来,NHO在催化、稳定活性物种和作为金属配合物的配体等方面的应用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尽管如此,手性NHO的合成及其应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3.2017年,Nguyen等人报道了手性NHO在催化苯乙酮硅氢化反应中的应用,得到了16%的产率,这一成果标志着手性NHO在催化领域的重要进展。4.四川大学董顺喜教授和冯小明院士团队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首先尝试设计合成双功能手性酰胺-NHO催化剂,但由于酰胺NH对后续甲基化合成NHO盐的影响,合成受阻。5.随后,研究团队改变策略,以手性胺替代手性氨基酸衍生的酰胺原料,成功合成并表征了手性咪唑衍生的NHO。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W1中的C=C键末端碳与手性胺片段的距离较近,有利于催化反应的手性控制。6.在β-酮酸酯不对称α官能化反应中,新合成的NHO展现了良好的催化性能。在低温条件下,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得到提高,咪唑环上烯烃的H对反应立体选择性控制至关重要。7.使用W1(1mol%)为催化剂,在-60°C甲基叔丁基醚为溶剂条件下反应22h,能够以99%的分离收率和96%的ee值得到目标产物3aa。8.在标准反应条件下,作者考察了β-酮酸酯1的适用范围,无论苯环上取代基的电子和空间性质如何,都能得到优异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9.在胺化反应的基础上,作者尝试了SCF3化,发现烷基取代的氮杂环烯烃W9能给出相对更高的立体选择性。10.研究还涉及使用硫代芳基或硫代烷基试剂的情况。通过与四川大学苏志珊老师合作,对反应过程进行了DFT计算,发现咪唑环上的两个氢能与烯醇化底物的氧原子形成双重氢键相互作用。11.通过这些研究,作者发展了一类新型手性NHOs催化剂,并成功将其作为双功能有机催化剂应用于β-酮酸酯不对称α官能化反应。12.在控制实验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氢键双功能活化模式,为手性NHO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参考。13.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ScienceChina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