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扩散至全球,各国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一波经济波动直接影响了员工招聘,使得失业和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国内的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495万人,相比2006年增长了85万人。到2008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559万人,预计未来三年内,每年还将以50万人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数量的连年增加,加剧了社会整体需求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使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2009年5月10日,越秀外国语学院举办了一场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他们就业选择的多样性,帮助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更准确地定位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此次调查采用了访问调查和文献调查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减弱,国家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只有通过各种考试才能进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上的企业不敢招聘太多毕业生,并且出现了严重的裁员现象。此外,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还面临结构性就业不足的问题,包括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差距。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公司更倾向于招聘本地毕业生,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同时,招聘单位对专业需求存在偏差,一些专业招聘的人数较多,而另一些专业的招聘单位却很少,例如语言类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历要求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招聘单位只接受本科毕业生,从而减少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此外,招聘单位还会对毕业生的地域和性别提出限制,一些单位直接注明只招聘本地毕业生,这为外地毕业生就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在性别方面,招聘单位也会有明显的要求。毕业生在自我定位方面也存在不足,许多毕业生都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即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他们往往嫌招聘单位的条件过高或待遇不好,导致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和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再次,正确自我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时应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最后,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地推销自己,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尽管当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但我们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个体在就业中存在差异,只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