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是一个常见的口腔问题,通常与口腔卫生状况紧密相关。它分为局部性出血和全身性出血两种类型。局部性出血通常是因为牙龈炎或牙周炎导致的,这些疾病往往由于不正确的刷牙习惯或牙石积累引起。牙石是一种硬化的石灰样物质,会刺激牙龈,导致其发炎、肿胀和充血。因此,在刷牙、吮吸或咬硬物时,牙龈可能会出血。牙龈出血也可能与口腔内的其他因素有关,例如假牙不合适、食物嵌塞或牙周损伤等。假牙不合适或食物嵌塞在牙齿间,可能导致牙龈受压或刺激,进而引发出血。此外,如果牙龈受到损伤,如使用牙签不当或误食尖锐物体,也会导致牙龈出血。值得注意的是,牙龈出血也可能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例如,坏血病因缺乏维生素C导致,牙龈出血是其典型症状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坏血病在我国已较为罕见。然而,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能引起牙龈出血。这些情况下的出血通常不易止住,需要内科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其他一些疾病如肝硬化、脾机能亢进、肾炎后期,甚至某些发热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牙龈出血。因此,如果牙龈出血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牙龈出血不仅会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引起口臭,影响人们的社交和工作。为了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炎,建议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清除污物和食物残渣,防止牙垢和牙结石的形成。定期进行牙周洁治(洗牙)也是保持牙齿健康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