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容易胀气的原因主要包括吞食过多空气、消化不良及肠胃蠕动障碍等。喂食时,若宝宝吸吮过急,容易吸入过多空气;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或瓶身倾斜,也会让宝宝吸入肚内空气。过度哭闹也会导致胀气。消化不良则因肠道粪便堆积,产气坏菌增多或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肠炎等,使消化、吸收不良,产生大量气体。肠胃蠕动障碍分为功能性和先天性两种,严重程度不同,可表现为慢性便秘和腹胀,甚至呕吐。常见婴儿胀气的症状包括腹部绞痛,多发于傍晚,宝宝表现为不安、脸部胀红、腿弯曲和腹壁僵硬,伴有频繁放屁。治疗方面,可局部使用驱风油或温毛巾敷盖帮助缓解。变换宝宝姿势,如趴睡,能提供安全感,改善症状。趴睡时注意床垫不可太软,避免窒息。大多数婴儿腹部绞痛会自行消失,四至五个月大时愈合。另一种引起胀气的原因是乳糖不耐症,这可能是肠炎后的后遗症,也可能是东方民族特有的种族性乳糖不耐症,多见于三至五岁后的大孩子。孩子喝了较多奶制品后会腹胀、肚子痛,不喝奶后症状缓解。这时可以选择低乳糖配方奶粉。消胀气的方法包括喂奶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让他打嗝,以助气体排出;或擦抹婴儿薄荷油,按摩宝宝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放屁排出胀气。避免宝宝饿得太久后才喂奶,安抚宝宝情绪,避免哭闹,预防胀气。大孩子则应少吃番薯、薯条、豆类、甜瓜等不易消化食物,以免在消化道内发酵产气。还可以给宝宝做腹部按摩,手背稍微弯曲,从婴儿肚脐右下方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按摩至左下方,对整个腹部进行按摩。在宝宝仰卧时,左手握住宝贝左脚踝,右手从宝宝左面的屁屁画圆,右面也是一样,这样可以缓解宝宝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