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症状表现多样,早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或仅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出现血压升高,休息后恢复正常。但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持续升高,患者可能会经历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头晕和头痛是高血压最常见的脑部症状,多数表现为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也会引起头晕。有些高血压患者对较高血压已适应,当服用降压药将血压降至正常时,可能会因脑血管调节不适应而出现头晕,血压降得太低同样会导致头晕。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长期高血压会使左心室扩张或心肌肥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会感到胸闷心悸。同时,由于脑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烦躁、心悸、失眠、易激动等症状。高血压患者还可能出现肢体麻木、颈背肌肉紧张、酸痛等表现,特别是原先鼻中隔部位血管存在缺陷的患者,更易发生鼻出血。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可能导致中风、心梗、肾衰等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防止靶器官损害以及预防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病患者不应以症状的轻重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和决定降压药物的服用剂量。低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时,低血压可能导致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等症状。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以及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低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此外,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也会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国外专家研究,低血压可能与脑梗塞和心脏梗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