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欧洲大陆,大同盟战争以持久战和围攻战为主,缺乏决定性战役和战果。2.这场战争证明了17世纪欧洲流行的军事思想,即避免会战和重视围城战的战略并非完全有效。3.尽管路易十四是一位成功的君主,但他并非战场上的军事家。法军名将杜伦尼和大孔代已去世,法国军队的统帅为卢森堡公爵和卡提尼特元帅。4.卢森堡公爵和卡提尼特元帅被视为当时优秀的军人,但他们的军事指挥艺术与杜伦尼相比有所不足。5.在帕拉亭王位继承战中,法军占尽兵力优势,却重复了法荷战争中的错误,过于保守,满足于分散兵力围攻荷兰边境要塞。6.威廉三世,即奥兰治亲王威廉,已成为英国国王,他在荷兰边境与法军对抗。7.1690年6月,英荷联合舰队在北海击败法国舰队,威胁英格兰。然而,1692年5月,法国舰队被英荷联合舰队再次击败,阻止了法国入侵英格兰的计划。8.威廉三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但并非优秀的军人。他在与法军的会战中多次失败,但仍然坚持战斗。9.尽管法军在数量和质量上占优势,却未能在胜利后进一步发展优势,而是消耗兵力于要塞围攻战。10.陆战主要战场在荷兰,次要战场在意大利和西班牙。1695年1月,卢森堡公爵去世,法国开始失去陆战优势。11.持续的战争导致所有参战国经济负担加重,因此战事逐渐趋向和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