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法是中药炮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加热容器内的药物,利用不同的火力和搅拌翻动,达到改变药物性质的目的。此法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大类。清炒法是指不添加任何辅料的炒制方式,根据火力大小可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是将药物置于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直至表面颜色变黄或加深,发泡或种皮爆裂,并释放出固有的香气。炒黄的目的是增强药物疗效,例如炒莲子肉可增强止泻和涩精的效果;缓和药性,如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解泻下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如胡芦巴、王不留行等炒后质地变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破坏酶类,保存甙类有效成分,如槐花炒后避免酶的作用,使芦丁保持药效。炒焦是将药物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散发焦香气味。炒焦的目的也是增强疗效或缓和药性,如山楂炒焦减弱酸味,减少对胃的刺激,增强消胀止泻止痢的作用。炒炭则是将药物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或焦褐色。如大蓟炒炭增强止血作用,干姜炒炭或炮姜药性苦温而涩,增强温经止血的作用。加辅料炒法是指在锅内加入特定的辅料,与药物共同炒制的方法,常见的有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麸炒是将药物与麦麸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疗效,如白术、山药麸炒后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缓和药性,如枳实麸炒后可缓和破气作用;矫味矫臭,如麸炒僵蚕除腥臭味。米炒是将药物与米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健脾止泻的作用,如米炒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米炒红娘子、斑蝥。土炒是将药物与灶心土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如土炒山药、白术。砂炒是将药物与砂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材质地松软酥脆,便于调剂、煎煮和粉碎,降低毒性,如砂炒马钱子;矫味矫臭,如砂炒刺猬皮;利于净选,如砂炒马钱子、骨碎补可去掉绒毛。蛤粉炒是将药物与蛤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并有矫味及增强化痰的作用,如蛤粉炒阿胶。滑石粉炒是将药物与滑石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材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便于制剂和调剂,如滑石粉炒象皮、黄狗肾;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滑石粉炒刺猬皮、水蛭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