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企业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立从最高管理层到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具体包括:1.企业最高管理者应承担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责任,并将安全生产纳入企业战略和规划。2.强化安全环保监察部门在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中的责任,确保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有效执行。3.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遵守。4.操作人员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日常检查监督机制,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根据企业特点,将国家安全生产规定转化为企业规章制度,包括:1.综合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等。2.专项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如建设项目“三同时”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等。3.安全作业监督管理制度,涵盖各类特定作业的安全管理。4.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包括工艺操作、空分装置安全运行等规定。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涉及职业病防治、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等。6.消防、气防管理制度,涵盖防火、防爆、消防设施管理等。7.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包括厂区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8.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涉及抗震减灾、防汛抗灾等规定。三、执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现场值班制度,确保能及时处理重大异常情况,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并监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四、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建立和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运用质量管理方法分析安全事故原因,确保及时排查和治理隐患。五、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切实执行生产工艺装置危险因素辨识和评估制度,采用先进工具和方法,如LEC、HAZOP等,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