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时期,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党羽遍布朝野。他手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众多党羽。其中,“十狗”之一的周应秋,投靠魏忠贤后,官至左都御史,仍不满足。周应秋家中的厨子擅长煨制猪蹄,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酷爱煨蹄子。每当魏良卿到周应秋家时,周应秋必定以煨蹄款待,魏良卿对此十分满意。当时的人们便戏称周应秋为“煨蹄总宪”(“总宪”即左都御史的别称)。凭借这层“煨蹄”关系,周应秋后来升任吏部尚书,掌控了选官大权。然而,随着魏忠贤的倒台,周应秋也受到了牵连,最终被充军处死。这段历史中,周应秋与魏忠贤的关系可谓紧密,但最终还是因为魏忠贤的倒台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官员之间的关系往往错综复杂,往往因个人利益而结盟或分裂。这种“煨蹄”关系,虽然是小事,却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风气。周应秋虽然因“煨蹄”关系而得到升迁,但最终还是难逃政治的漩涡。这反映了权力的复杂性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煨蹄总宪”的绰号,成为了历史中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同时也提醒着后人,在权势面前,个人的命运往往无法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