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横跨内江与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索桥。它始建于宋代以前,但在明末遭遇战火毁坏,直到清嘉庆八年才得以重建。这座桥的设计巧妙,利用木排和石墩作为支撑,使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跨江面,两侧则以竹索作为栏杆,全长约为500米。在鱼嘴位置,还设有一个外江水闸,将桥的位置向下游移动了100多米,同时将原本的竹索更换为钢索,支撑竹索的木桩桥墩也改为了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因此缩短到了240米。从远处望去,安澜桥宛如彩虹横跨天空,又似渔人晾晒的渔网,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引人注目。走在桥上,向西可以望见岷江奔腾而来的雄伟景象,向东则能看到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都江堰工程的全貌和功能也一目了然。安澜桥不仅是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都江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传说。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桥面上,更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宁静。这座索桥的建造,体现了古代工匠们卓越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它不仅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安澜桥的存在,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机会。在安澜桥上漫步,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丽,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古老的年代。每当夜幕降临,桥上的灯光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