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掠鸟是一种中等体形(约24厘米)的椋鸟,其体色为棕灰色。头部呈现黑色,两侧则有白色纵纹。其臀部、外侧尾羽的末端以及次级飞羽则带有狭窄的白色横纹。雌鸟的羽毛颜色较淡且显得较为暗沉。虹膜呈偏红色,嘴巴黄色,尖端为黑色,脚部则为暗橘黄色。灰掠鸟的叫声简单而单调,常常发出“chir-chir-chay-cheet-cheet”的声音。这种鸟的分布范围广泛,包括西伯利亚、中国、日本、越南北部以及缅甸北部,菲律宾也有分布。在繁殖季节,灰掠鸟常见于中国的北部和东北地区,而到了冬季,则会迁徙到中国的南部。灰掠鸟通常群居,喜欢在有稀疏树木的开阔郊野和农田中觅食。它们在远东地区取代了紫翅椋鸟的位置,成为了当地常见的鸟类之一。灰掠鸟是群居动物,喜欢在有稀疏树木的开阔郊野和农田中活动,它们会成群结队地觅食。灰掠鸟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欢捕捉地面上的昆虫。它们常常在空中捕食,然后降落到地面或树枝上进食。在远东地区,灰掠鸟取代了紫翅椋鸟,成为了当地常见的鸟类。灰掠鸟在繁殖季节时,通常会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筑巢。它们的巢通常建在树洞或岩石缝隙中,有时也会利用废弃的鸟巢。灰掠鸟的巢由草、羽毛和细枝等材料构成,内部铺有柔软的羽毛和绒毛,以保护蛋和雏鸟。灰掠鸟在繁殖期间,雌鸟会产下2-4枚白色或淡蓝色的蛋。蛋的大小约为22-26毫米×16-18毫米。雌鸟主要负责孵化,孵化期约为12-14天。雏鸟孵化后,由雌雄灰掠鸟共同抚养,喂养期约为14-16天。灰掠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它们不仅能在农田和开阔地找到食物,还能在城市和乡村的公园和庭院中觅食。灰掠鸟的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是一种常见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