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清晨,东北人首先进行天地、家神和尊长的拜祭,随后便是走街串巷的拜年活动。拜年不分亲疏,称为“拜年无大小”。若有客人登门,主人必定盛情挽留,以糖果款待。拜年活动通常持续到初三四日。东北人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根据初一听到的飞禽叫声来预判新年的生产状况。据信,五更时分鸟鸣先于其它禽类则适宜养鸭,而鹊鸣则有利于养鸡。天亮时麻雀成群飞走则预示着丰收之年。另外,初一听到狗吠声则被视为不祥之兆。除夕夜十二点,各家都会将一个精心制作的金元宝模型放置门外,象征着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在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会避免扫地、汲水或动火,饭菜提前准备好,称为“压岁”。直到初三,人们才会开始挑水,并在井边烧纸钱,称为“买水”。初二这天,门神会被取下烧掉,俗谚云:“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人们会先用红纸书写“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祝词贴于墙上,以此祈愿新年的顺利。正月十五,春节达到高潮,锣鼓声震天响,即便缺少锣鼓,人们也会用铁罐敲击以替代。因此,东北民间流传着“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龙灯会是东北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核心。从初八开始,人们便开始制作龙灯、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正月十五这一天,男女老少共同参与游行娱乐,演唱各种彩词。采莲船穿梭于各户人家,根据见到的情况唱出吉祥的话语,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此外,东北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五更时分,人们会用火点燃栗子、梨等果木,边烧边用刀斧敲击树干。敲击时,一人询问:“结不结?”另一人答道:“结!”据说,这一仪式能使新的一年果实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