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白腻通常表明体内有寒湿,可能伴有胃部不适,需注意饮食调整。中医认为,舌头是反映身体状况的窗口,舌苔的变化能提示体内环境的变化。舌苔白腻的人应避免食用甜腻厚味的食物,以免加重寒湿症状,可以选择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食物,如白萝卜、西红柿、丝瓜、藕粉、绿豆或薏仁煮粥等。若舌苔黄,舌质红,则表明体内有热。心经有热,常伴有心急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可用竹叶、莲子心泡水饮用,或用百合、莲子心、枣仁煮粥。膀胱湿热导致小便排不净,可用白茅根、瞿麦、扁蓄等煎水饮用。肝经有火,眼睛红赤肿痛,可用酒炮制过的大黄泡水。肺经有热,常见于感冒初期,可用冬凌草、大黄煎煮当茶饮。脾胃阳虚的人常出现胃部疼痛、不思饮食,可用干姜(或良姜)、荜拔煎水饮用,具有温胃散寒的作用。老年人因阳虚大便干,可用肉苁蓉、附子、干姜、葱白煎水。郭淑云教授建议冬天阳虚病人要特别注意保暖,可多进食热粥,自制药棉背心也是一种有效方法。观察舌象,可以帮助了解健康状况。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白苔,是健康的标志。患病后,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可以提示病情的发展。中医将舌体分为三部分:舌尖反应心、肺的变化,舌中与舌两边反映肝、脾的情况,舌根提示肾的病变。因此,通过观察舌象,可以及时发现身体问题,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