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晚上,传销人员会参与所谓的“上课”活动,这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的洗脑过程。传销组织提供了专门的教材,这些教材中充满了逻辑上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具有误导性的言论。2、接着,他们会进行所谓的“列名单”工作。这一步骤涉及对潜在受害者的筛选。传销成员的笔记可能会提到:名单中应包括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邻居以及其他认识的人,如师长、战友等。3、随后,传销人员会根据名单上的名字逐一打电话,试图通过说服他人加入传销组织来扩充自己的团队。电话中的说辞通常包括对传销的虚假描述,比如它如何基于人员数量或业绩来支付报酬,或者如何通过缴纳费用来获得加入资格。实际上,传销是一种“庞氏骗局”,即利用后来者的资金支付给早期参与者的回报。4、他们还会介绍传销的历史,从二战后在美国起源,到日本的发展,以及在中国的高速增长。传销组织的教材不仅包含煽动性的内容,还融合了心理学元素,这些内容设计得易于诱骗他人。5、传销人员会被教导如何识别不同的潜在加入者,并且会被误导关于国外传销的概念,实际上国外传销更接近于基于顾客口碑的直销模式,即通过顾客推荐产品来分享利润。6、关于传销的法律责任,传销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是主要追究对象,而一般参与者通常不会受到起诉。对于那些多次介绍、诱骗或胁迫他人加入传销的人,即使是积极参与者,也可能面临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