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陵结构分为壮观的主陵和神秘的地宫,其特点鲜明。主陵上,乾陵营建正值盛唐,国家财力雄厚,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巧妙地将建筑群与雕刻群结合,错落有致地布置在形如“龙盘凤翥”的山峦之上,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融合之美。乾陵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保留了昭陵的形制,还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整个陵园仿照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地宫上,乾陵墓室结构复杂而神秘。它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以及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许还有耳室存在。中室特设棺床,用于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在“梓宫”的底部铺设了防潮、防腐材料,再以珍宝覆盖其上,并加置“七星板”,板上再铺席、褥,旁边还摆放着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尽显皇家的奢华与尊贵。地宫的后室则设有一张石床,其上整齐地放置着衣冠、剑佩以及千味食物,还有死者生前所喜爱的物品。前室更是别具一格,设有“宝帐”,帐内设有神座,周围环绕着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这些物品不仅代表了皇帝的权威和地位,也寄托了后人对先帝的敬仰和哀思。此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还摆放着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每一件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