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甲肝会有什么症状?

2024-12-03 14:59:19

甲型肝炎,通常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这种疾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至6周,病程一般持续2至4个月,尤其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下降、恶心、疲倦,以及肝脏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等。这些症状往往让患者误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导致疾病暴发或散发。大约83%的甲型肝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平均发热持续3天左右,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时间超过5天。黄疸是另一种常见的症状,90%的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较为严重,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超过800IU/L的患者占55%。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即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人在发病前后10天内传染性最强。日常生活接触也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虽然有报道指出甲型肝炎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但这些传播方式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预防甲型肝炎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注意饮食卫生。接种甲肝疫苗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接种后可以产生接近100%的免疫力。一次注射即可使机体产生预防甲肝的免疫能力,避免感染。甲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检查,检测血清中的甲肝特异性抗体。早期甲肝抗体(IgM型)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难以检测;恢复期甲肝抗体(IgG型)初期滴度较低,逐渐升高。抗HAV-IgM抗体是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也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患者有甲肝接触史,进食不洁食物史,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等,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甲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住院隔离治疗,通常可以完全治愈,不会慢性化。治疗原则主要是休息和营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