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公寓楼下总会出现一些卖菜的小贩,蔬菜种类虽不算丰富,但家常所需,下楼便能购得,颇为方便。渐渐地,这些小贩与住户们熟络起来,彼此之间形成了默契。例如,我每次去买豆腐总是只买半斤,站在摊前找钱包时,老太太早已将半斤豆腐称好,而我从不问价,她也从不因此抬高价格。买菜时,我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面孔。我认为这样既不用讨价还价,也不必担心被骗,省时省心。其中一位中年妇女的菜是我常买的。她卖菜热情,远远地就打招呼,讲话时一双眼睛盯着你,十分诚恳。但她有一个习惯,称好菜后,总要加上一句:“给你加上点,凑两块钱吧。”但她从不说加上这点后是几斤几两。次数多了,我便有些疑惑。有一次我问她,这到底是多少斤?她回答说是一斤三两。一斤三两是两块钱吗?我有些迟疑。她用诚恳的眼神看着我说:“是的,我不会骗你的,你也是常买菜的老主顾了。”听她这么说,我也就信了。加上我本没有仔细算账的习惯,便拎着菜离开了。走在路上,我还是忍不住算了一笔账,发现她多收了一毛多。我想可能是她算错了。第二天特意又去买她的菜,情况依旧。我什么都没说,但从那以后便不再买她的菜。后来,我遇到了另一位卖菜的老太太,她卖菜态度非常诚恳,从不讨价还价。一次买菜时,她称好了菜,我问她价格,她回答:“这是市场价,我从不乱来。”我听了之后,觉得她很可靠,便继续在她这里买菜。通过买菜的经历,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虽然那位中年妇女的菜更便宜,但我更愿意选择那位诚实的老太太。她不仅卖菜价格公道,态度也十分诚恳,这样的卖家才是值得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