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什么是脊膜瘤?

2024-12-04 05:20:03

脊膜瘤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多发年龄段为30至70岁,好发部位通常位于上胸段和中胸段,较少见于颈段。脊膜瘤多表现为髓外硬膜下的肿块,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有蒂或宽基底,质地坚硬,有时伴有钙化。这类肿瘤可导致临近结构变形,但自身的可塑性较低。在磁共振成像(MRI)中,脊膜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常以宽基底附着于脊膜上,90%的病例在T1加权成像(T1WI)中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80%的病例在T2加权成像(T2WI)中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信号相对均匀,但有时因钙化或坏死而出现信号不均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有助于显示钙化,增强扫描下,大多数脊膜瘤呈现均匀而显著的异常对比增强。该病例位于腰椎管,为脊膜瘤的较少见部位。病变位于椎间盘层面,紧贴椎管前壁,需与椎间盘突出进行鉴别。MRI显示,病变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符合脊膜瘤特征,而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在T2WI上常表现为中等偏高信号,并常伴有轻微的环状强化,为周围炎症反应,中心无强化,而该病例病灶呈现均匀显著强化,故可排除椎间盘突出。此外,该病例还需与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鉴别。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常有显著对比增强,但在T2WI上常表现为中等偏高信号,并可能伴有囊变,而该病例病灶信号特征不符合。病灶以宽基底紧贴椎管壁也有助于与其他椎管内肿瘤进行鉴别。MRI的高分辨率成像有助于准确诊断。总之,脊膜瘤是一种常见的脊柱肿瘤,通常表现为髓外硬膜下的肿块,具有特定的影像学特征,通过MRI和CT检查可以进行准确诊断。了解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