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而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他生性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无任何政绩可言。然而,他精通歌舞,擅长绘画,富有艺术才华。正是为了满足歌舞享乐的需求,他建造了滕王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鼎盛时期,又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迅速闻名于世。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我年轻时,就听说江南有许多壮丽的景观,而滕王阁独占鳌头,被誉为瑰伟绝特之地。”《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其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认为,王勃在十四岁时撰写了这篇序文,当时他父亲可能在六合县(今江苏)任职,王勃途经洪州。另外,文中提到“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也可佐证此说法。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则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年),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探望父亲(当时他父亲担任交趾县令)时所作。尽管序文内容博大、辞采丰富,但“童子”不一定指孩童,也可能是王勃谦称自己年轻无知。文中提到“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因此关于写作时间,课文注释采用后一种说法。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记载。阎公原意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显其名,但王勃在假意谦让时提笔就作。阎公起初愤然离席,至配室更衣,安排人监视王勃的文思。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阎公认为“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阎公沉吟不语;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阎公大为震惊,赞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随即出立王勃旁观,急忙设宴相请,极尽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