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汗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现象,当人体受到外界强烈刺激时,大多数人都会出汗以调节体温,这是由神经冲动和乙酰胆碱分泌增加引起的。然而,有些人在面对同样的刺激时却毫无反应,这可能与汗腺发育不良、神经损伤或某些疾病有关。具体来说,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导致全身性或局部无汗;某些皮肤病如鱼鳞病、硬皮病等,神经损伤如脊髓炎等,以及内脏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都可能导致无汗。治疗上,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其他情况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夏季无汗症患者可考虑迁居低温地区或使用空调等人工降温措施。中医认为,无汗症的发生与阴液亏损或阳虚气弱有关。阴液亏损表现为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上宜养阴生津,可用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等药物。阳虚气弱则表现为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治疗上宜益气壮阳,可用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等药物。无汗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夏日炎热时应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并做好其他防暑措施。无汗肤热时,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等药物制成粉末外敷。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饮食上,绿豆粥、西瓜皮茶等食物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