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得了血寄虫病是什么症状,怎么治疗?

2024-12-04 05:33:35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侵染人体引起的严重寄生虫病,主要在我国流行,由日本血吸虫引起。人和动物,如牛、马、猪、羊和犬等,都可能感染此病。病人的粪便中含有虫卵,虫卵随粪便进入水体后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进入水中成为疫水,人或动物在接触疫水时,尾蚴会从皮肤钻入体内,导致感染。感染后,尾蚴进入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寄生于人肠系膜血管中。最初感染的几天,接触疫水的皮肤可能出现红斑或瘙痒。急性病例在感染后1~2个月可能出现发热、肌肉酸痛、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肝脾肿大的症状。但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很多人感染后并无明显症状,逐渐发展为慢性血吸虫病。轻症患者可能表现为乏力、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而重症患者则可能出现明显消瘦、极度营养不良、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晚期患者可能因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昏迷而死亡。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接触疫水。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锄霜和皮避敌,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疫水后应及时去血防部门检查,如发现感染应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吡喹酮等药物已被证明是治疗血吸虫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及早检查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血吸虫病的发展。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还需管好人畜粪便,避免粪便入水。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可以有效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疫区群众应积极参与查螺灭螺工作,共同防治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