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中蜂烂子病用什么药

2024-12-14 21:13:58

中蜂饲养中,立蛆、烂子病一直是困扰蜂农的一大难题。这类疾病往往发生在老熟幼虫期和前蛹期,容易引发蜂群大规模飞逃和结大蜂团,导致蜂蜜产量和品质下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蜂立蛆、烂子病时有发生,严重时甚至导致蜂群数量锐减,甚至箱空。面对这一难题,蜂业工作者们绞尽脑汁,推出多种防治方法或药物。然而,这些方法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病虫害仍然频繁发生。这表明,中蜂立蛆、烂子病的病根尚未找到,防治方法仍有待改进。研究表明,中蜂立蛆、烂子病的发生与传染性疾病特征不符,而是属于非感染性的立蛆、烂子病。这种疾病无明显的群势差异,与中蜂的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因此,防治方法应从蜂群生活的机制中寻找。蜜蜂幼虫体态蛆形、白色,触角退化,口器退化,上颚弱,无单眼,只能依赖蜜蜂成虫的照料才能生存。处于幼虫期的蜜蜂,其主要活动与功能都与取食密切相关,消化器官尤为发达。随着虫龄增长,取食量显著增加,自身的代谢产热也相应加大。老熟幼虫在封盖的巢房内吐丝、结茧、化蛹,保温性能大大提升。前蛹期,蜂儿由蛆形幼虫跃变为翅、足等外部器官游离现形的离蛹。未能通过前蛹期的蜂儿,生长发育终止在此阶段,导致立蛆状态延长,进而由立蛆状转呈塌陷状,显现出立蛆、烂子症状。蜂儿生活需要更为稳定、适宜的条件。无论高温还是低温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导致卵不能孵化,虫、蛹生长发育停止。相比之下,短时间的高温对蜂儿危害更大。因此,避免使老熟幼虫与前蛹遭遇过热环境是预防立蛆、烂子病的关键。非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采取断子除王、断子、留王、换子、诱导断子治疗法等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元胡、半枝莲、青蒿、千里光等中药煎剂,加入扑尔敏、病毒唑、病毒灵等药物,喷雾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喂治不当加重病情,以及给患病群施以防闷和适当保温措施。治疗效果可通过观察成蜂行为、蜂儿症状、地面爬蜂、死蜂、采集活动、蜂群泌蜡和造脾情况来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