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五岁,是孩子视觉功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眼睛的发育受到阻碍,那么一生可能都难以拥有好的视力。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弱视”。弱视在儿童发育过程中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2%-4%,我国有数百万儿童患有弱视。防治弱视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刚出生的孩子,虽然眼球构造正常,但视觉功能较弱,需要通过反复观察外界物体,接受光线和物体形象的刺激,以促进视觉的成熟。在孩子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其生理特点,可通过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或色彩鲜艳色调柔和的玩具等方式,接受视觉锻炼,促使其发育。如果在孩子两三岁以前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遇到阻碍,如存在屈光不正或眼病,将影响视觉的成熟,从而导致弱视。弱视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或双方弱视,孩子患病的几率较大。因此,作为家长,应尽早检查儿童视力,如有怀疑,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不要错过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孩子三岁左右这一阶段,弱视是可以治疗的。治疗弱视通常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并进行弱视训练。方法是定期遮住视力好的眼睛,强迫使用弱视眼,以锻炼其功能。弱视训练的关键在于坚持,家长不可嫌麻烦或存有“树大自然直”的侥幸心理。目前,医院采用后像法、红色眼刺激法等治疗弱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弱视治疗效果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三四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训练最为适宜,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到了12岁,视觉发育趋于成熟,治疗起来就会困难。如果进入成年,治疗弱视则基本无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