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2024-12-14 09:45:22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这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则依次展开,反映了道德判断的逐渐成熟。在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的特点是惩罚和服从定向,孩子们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而定。第二阶段则是相对功利取向,孩子们开始意识到个人的需要和利益,评估行为时考虑是否能满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进入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呈现出好孩子定向的特点,孩子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许和认可,开始按照人们所称的“好孩子”的要求去做。第四阶段则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个体开始服从团体或社会的规范,遵从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并考虑社会良知对行为的判断。最后,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和第六阶段。第五阶段是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并非把这些准则绝对化。第六阶段则是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个体开始寻求普遍的伦理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普遍性和一致性,以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心为基本依据,进行道德判断。达到这一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了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科尔伯格的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个体道德判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框架,展示了从以惩罚为基础到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为指导的逐步演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