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早上血压正常,为什么到晚上就高?该怎么办?

2025-01-02 05:31:17

高血压,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他们可能会经历一种现象:早晨的血压测定在正常范围,但到了晚上血压却有所升高。这种状况其实并不罕见,而是高血压病程中的一种典型表现。关键在于及时监测血压变化,并在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1.高血压的常规波动在正常情况下,血压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呈现生理性波动。换言之,血压值在一天24小时内是不断变化的。大多数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其血压通常在早晨至上午时段达到高峰,下午或傍晚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这两个时间段,血压通常较白天其他时段要高,医学上称之为勺血压,即白天血压较高,夜间血压较低。然而,也有人的血压模式相反,即白天血压较低,夜间血压较高,称为反勺型血压。2.外部环境对血压的影响某些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夜间血压升高。例如,睡眠质量不佳,如失眠、紧张或焦虑,都可能导致夜间血压升高。此外,某些疾病,如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症,也可能引发病理性夜间血压升高。在睡眠中,大脑神经的兴奋性可能会增强,引起血管收缩,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还有可能是服用的降压药物作用时间短,导致夜间血压控制不理想。3.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拥有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设备,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模式。如果发现血压波动不符合正常的勺型模式,即血压异常波动,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特别是在夜间,为了防止血压过高,最好能在睡前准备好降压药物,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