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一到下午、晚上血压就高?咋回事?

2025-01-02 05:30:54

人体血压的昼夜波动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通常在凌晨2点到3点达到最低值,上午6点到10点和下午4点到8点则达到高峰,形成所谓的“双峰一谷”勺型曲线。然而,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夜间血压不仅不降低,反而会上升,这种状况称为反勺型高血压。正常情况下,白天与夜间的血压差值应约为20%,这一差值对于维持生理平衡至关重要。在夜间,人体进入休眠状态,呼吸和心跳节奏减慢,这类似于一天的劳累后所需的休息,有助于养精蓄锐,恢复体力。相应的,全身血液循环也会放慢,血液流速降低,从而使血压保持在较低水平,对血管的冲击减少。如果白天与夜间的血压差值减小或消失,夜间血压与白天相似甚至更高,心脏、大脑、血管等器官在夜间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持续的高压力血流冲击会导致心脑血管系统长期处于过载状态,加速血管粥样硬化,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靶器官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显示,反勺型高血压是一种独立于日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它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换句话说,即便日间血压控制得当,反勺型高血压的存在也会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对于被诊断为反勺型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