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是我国一个深植人心的传统节日,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天,民间有驱邪避疫的习俗,并发展出多种形式的民俗活动,包括纪念屈原、祭祀伍子胥、插艾叶、挂菖蒲、饮用雄黄酒、食用粽子,以及举行龙舟竞渡等。2、端午节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首个获此荣誉的节日。3、端午节的别称有“端五”、“重五”、“重午”。在古汉语中,“端”意为开始或初始,故“端五”即初五。《风土记》中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第一个五日即为“端五”。扩展资料:1、端午节至今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这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和节名。2、端午节的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以及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