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和北京图书馆徐自强教授的考察团队于1997年11月对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的“巫山人”遗址进行考察时,他们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这些石器在与“巫山人”化石同一地层中发现,并经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院士等人鉴定,确认其具有人工打击的痕迹,确认为古人类使用的工具。这一重要发现有力地支持了200万年前“巫山人”的存在。1985年,黄万波在龙骨坡首次发现了巫山人类化石。随后,从1988年到1996年,多个学术单位如美国Iowa大学、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利用古地磁、电子自旋共振、氨基酸测定等先进技术对这些化石进行了年代鉴定,结果表明其地质年代大约为200万年。1995年,美国古人类学家石汉博士与黄万波合作,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介绍了这些发现。尽管当时仅出土了两件石器,学术界对于“巫山人”是古猿还是古人类存在分歧,但这次的最新发现终于解决了这一争论。这次新发现的石器不仅证实了200万年前“巫山人”的存在,而且为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使用提供了珍贵的证据。通过对这些石器的深入分析,研究人员能够进一步揭示古代人类的生活习性、技术水平以及他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发现为深入研究古代人类的起源、迁徙和环境关系奠定了基础。巫山人的发现不仅对理解人类演化历程至关重要,而且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分析这些石器和其他遗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人类的社会结构、文化特征和生存策略。总之,龙骨坡“巫山人”遗址的石器发现,对古代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人类演化史和古代文明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一发现也再次确立了中国在古代人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并为全球人类学提供了关键证据。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有远古时期人类创造的劳动工具,如石器等,以及史前人类留下的遗迹被发现。这些遗迹有的埋藏在地下,有的躺在海底,也有部分暴露在地面上,它们共同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悠久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