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2、自东晋至唐朝,该经典共有六个译本传入中国,其中以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广泛传播。在梵文中,“般若”意味着全面理解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是一种绝对完美的大智慧。“金刚”比喻般若智慧如同金刚石一般坚不可摧,能够破除一切世俗的烦恼和偏见。“波罗蜜”指的是通过这种智慧超越生死,达到解脱的彼岸。因此,《金刚经》的标题表达了以无坚不摧的智慧,破除一切烦恼和执著,超越生死,达到永恒快乐的目标。3、《金刚经》全文主要讨论的是空的智慧。普遍认为,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众生空,而后半部分则讲述法空。经文起初,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著称的须菩提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众生立下追求无上圆满的佛陀觉智的目标时,他信则手们应该将心灵安住在何处?如果在追求过程中心灵无法平静,又应如何降伏杂念?换句话说,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中,并在迈向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各种错误的认识和得失心?《金刚经》正是围绕佛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展开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