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结节的分类依据大小进行,其中直径大于等于8毫米且小于等于3厘米的结节被视为典型肺结节,而小于8毫米的结节则被称作小结节。2.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小于1厘米的肺结节被检测出来。然而,对于这类小结节的诊断存在挑战,因为现有的诊断技术难以区分良恶性。因此,临床上通常采取定期观察其变化的方法进行管理,而对于典型肺结节,临床处理则更为积极。3.肺结节的大小与恶性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常认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节恶性可能性为0至1%;5至10毫米的结节恶性可能性为6%至28%;大于20毫米的结节,恶性概率则更高,接近60%,这与磨砂玻璃样肺结节的恶性程度相近。4.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多样。其中包括:结节形态,如边缘呈毛刺或分叶状者恶性程度较高;增长速度,若观察一年以上无明显增长,良性可能性较大,但磨砂玻璃样结节需观察至少两年;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动态增强CT和PET-CT,尽管这些方法存在对小结节诊断的局限性。5.判断肺结节恶性概率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结节是否有毛刺以及结节所在的具体位置。临床上有一个普遍接受的计算结节恶性概率的公式:小于3%为低概率,主要采取影像学观察;3%至68%需进一步检查;68%以上建议进行活检。6.对于小肺结节的复查(尤其在没有其他肺癌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对于预防肺结节恶化至关重要。复查的频率和时间间隔通常根据结节的大小来确定,并且建议使用低剂量的螺旋CT进行。具体来说,直径小于4毫米的结节可以不立即复查,但如果有疑虑,可在2至3年后进行一次复查;直径在4至6毫米之间的结节,可在一年后复查,如果没有变化,可以结束复查;直径在6至8毫米的结节,建议半年和一年后各复查一次,连续两年无异常后可结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