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纵深作战理论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经历了重要修正,其核心思想得到了保留,但在建立突击集团、战役布势、突破敌防御和发展进攻等原则的具体内容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传统的战役军团布势和战斗队型,如战前的突击群、牵制群、预备队和火力群的区分,被新的结构所取代。新的组织结构包括第一、第二(有时包括第三)梯队、合成预备队以及各兵种的预备队。3.在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指导下,炮兵和航空兵火力的运用不再局限于突破阶段,而是贯穿整个战役过程。因此,新的战术要求在进攻战役中采用炮兵进攻和航空兵进攻的方式,确保在敌防御全纵深内对步兵和坦克战斗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4.战后,随着苏联陆军实现机械化,机械化部队在发起进攻时,不再局限于从静止状态开始,而是采用在行进间发起进攻的方式。在炮兵和航空兵的进攻内容中,还增加了对开进过程中的火力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