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古以来,汉语存在着方言差异,同时也有所谓的“普通话”。2.春秋时期的孔子有三千名来自不同地方的弟子,他们各自说着不同的方言。3.孔子在授课时使用的是当时的普通话——雅言,这使得他的讲学没有受到方言的阻碍。4.汉朝时期,由于国家长时间的大一统,共通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讲不同方言的人能够相互交流。5.周、西晋、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人们说的是以洛阳话为代表的北方雅言。6.隋朝统一后,出现了以金陵(今南京)和扬州吴语为代表的北方雅言。7.唐代时,人们说的是以长安官话(今西安话与粤语相似)为代表的北方雅言。8.安史之乱后,唐代人南迁,苏州吴音开始在江南流行,并逐渐成为大部分地区通行的共通语。9.北宋时期,以开封话为代表的北方雅言成为官方标准。10.北宋灭亡后,南宋时期的共通语变为受到北方雅言影响的临安(杭州)雅言,结束了长达1000多年的标准语分裂。11.元朝时期,汉语继续使用宋代的北方雅言。12.明代时,官方通行的北方官话是南京话,与今天的南京话相似。13.明代迁都北京后,南京官话仍然是官方语言。14.清代早期,南京话在民间流行,后来与清代盛京话混合,形成了北京话。15.雍正年间,设立正音馆,取消了南京官话的规范地位。16.民国时期,官方通行的是类似今天北京话的国语,统筹了南北官话。17.建国后,普通话的规范音以承德滦平县的发音为基础,今天的普通话由此而来。18.至今,作为方言的上海话在华东地区仍有较大影响,而粤语和闽南语在全国和海外也有显著的影响力。附笑话一则,供您放松心情:学校有两个食堂,大食堂为学生食堂,小食堂为教师食堂。小食堂供应炒菜,很多学生会在周末或生日时去小食堂改善生活,常常导致教师无法用餐。为此,小食堂门口贴了一则告示:本食堂专卖教师,考虑到实际情况,兼卖学生,但先卖教师,卖完教师再卖学生,卖完为止。